铿锵在线

莫言上学时课本里肯定没有莫言的作品

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,有关莫言作品是否该入选中学生教材的话题引起热议。语文出版社称,目前该社已确定将莫言作品收录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。《人民文学》杂志主编李敬泽认为,不要低估中学生的理解能力,莫言早期的短篇小说充满诗意,非常适合中学生读。(10月14日《京华时报》)

莫言是一位有实力的当代作家,也是国内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,他的作品入选中学语文教材,不管从哪个方面讲都有足够的理由。

不过,让莫言的作品进入中学语文教材,最多不过像刘洋的母亲当选“当代孟母”一样,是锦上添花的应景之举而已。除了在随后的中考和高考中可能多了一个知识点,增加了老师和学生的一点点负担,对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并没有什么作用。

套用一句话说,莫言上学时的语文课本里肯定没有莫言的作品。但莫言还不是照样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?四大名著早就入教材了,国外一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也早就入教材了,可是这么多年并没有培养出曹雪芹、罗贯中、海明威。相反,学生的文字水平却有不断下滑的趋势,以至于很多有识之士都感到了汉语危机。

让我们回忆一下上学时语文课本里那些专家千挑百选的篇目,至今仍有印象的几乎没有,更不用说哪篇对自己产生了深刻影响。语文课本里篇篇都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,不会增加我们获得诺奖的机率,也不会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。从某种意义上讲,我们的语文教育之所以并不成功,就是因为过于强调教材的重要性。

其实稍有文学常识的人都知道,通过一篇作品根本不可能了解一位作家。专家们费心选择那些篇目也许有让学生“管中窥豹”的初衷,但事实上最多不过是在“盲人摸象”罢了。薄薄的语文课本再精华,也承担不起繁荣文学的重任。我们的语文教育想要进步,恐怕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扔掉课本,至少,要不拘泥于课本。

莫言的作品选入语文教材,这没有问题。但要是谁指望这样的选择能够改变什么,那就错了。中学生想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质,还得多看看课本以外的书。在完成了繁重的作业之余,少看两眼电视,少玩一会儿电脑游戏,从父母的书橱上抽出一本书来认真读读,这才是正确的作法。至于作者是谁,倒无所谓。

(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本站立场无关)